製作中..........7/16前完成 【預測模擬範例】 以臺北市區域立委第05選舉區為例 初步計算 : 成功機率偏低但非不可能 1. 預測罷免投票率 假設投票率與選民動員能力相關,以過去林昶佐案的 41.93% 作為基準: 罷免支持方需要積極動員以提高投票率,否則成功率偏低。 預測在 大罷免潮 熱烈動員情況下,投票率可能提升至 45% 至 50% 區間。 2. 贊成票比例與罷免成功條件 罷免案通過的條件 :贊成票門檻=25%×選舉人總數 假設總選舉人數為 N , 45% 投票率下的門檻如下: N 假設為 200,000(暫定)。 贊成票門檻:25%×200,000= 50,000 。 需要贊成票比例 P = 55.56% 在泛藍 52% (如附件) 的罷免方結構下,必需要大幅度調動中間選民的參與。 3. 模擬不同投票率的結果 投票率 總投票人數 贊成票門檻 贊成票需占投票人數比例 結果預測 40% 80,000 50,000 62.5% 難通過 45% 90,000 50,000 55.56% 近門檻 50% 100,000 50,000 50% 有機會 初步結論 贊成票門檻挑戰大 :罷免案需要贊成票數超過 25% 選舉人數 ,在歷史投票率(約42%)的基礎上,支持方的動員能力和中間選民的動向將是關鍵。 成功機率偏低但非不可能 :若投票率低於 45% ,罷免案通過的可能性較低;但若投票率能推升至 50% ,成功機率將大幅提升。最近一次罷免案(2024年基隆市長罷免案),投票率為 50.4% 。 持續追蹤 方向 精確選區選民結構與選舉人數 輿論、社群討論熱度與選民情緒作為動員能力的參數 以選舉日前輿論及選區民調數據調整預測罷免投票率
**主計總處略去房價,物價指數是否失真?
回覆刪除聯合報社論/民眾痛苦指數飆,難道只是因為通膨?
且不說政府是故意在數字上造假,但光就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論,許多國家都將「房價」的漲跌納入指數,但我國主計總處的算法卻刻意略去「房價」,不免使物價漲跌數值失真。以去年的情況看,有十五個縣市的平均房價漲幅在三成以上;如將房價計入,台灣去年通膨怎麼可能低於二%?
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8/6240482
主計總處針對報載「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算法刻意略去『房價』」之說明
連結:https://www.dgbas.gov.tw/ct.asp?xItem=48373&ctNode=5624&mp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