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法國總統選舉預測:馬克宏將輕鬆贏得連任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4月 17, 2022 2022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將於2022年4月10日至24日舉行,第二輪將在第一輪的兩周後舉行。第一輪投票若沒有候選人獲得多數票,兩周後將在前兩名候選人之間進行決賽。現任總統為艾曼紐·馬克宏,他贏得2017年大選,任期至2022年5月13日。【2022 法國總統當選人預測】【第一輪預測變動表】【民意調查】註:民調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(英文)【民意調查趨勢】板主加權趨勢圖【Google Trends 趨勢】【歷史回顧】2017 法國總統選舉預測--------------【後記】選舉結果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2025 國民黨主席選舉預測:穩定結構 VS 政治動能的取捨 10月 19, 2025 202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2025年10月18日舉行,將會選出國民黨的新一屆主席,任期四年。選舉方式將採用國民黨黨員直接、平等、無記名、單記、相對多數的投票制度。 【2025 國民黨主席選舉預測】 預測說明: 大於 7.5分 → 當選機率高 5.0~7.5分 → 有機會 當選 2.5~5.0 分→ 當選 機率低 小於 2.5 分→ 當選 機率極低 【預測變動表 】 【預測模型說明 】 1. 財力(政治資本與資金支持) 涵義:包含個人財務狀況、長期金主、企業界或地方資源。 權重:20%,評分:1~10分 評分重點: 募款能量→選舉經費、廣告投放、舉辦造勢場合的能力。 金主背景→是否有穩定的傳統企業、地方建設公司、媒體資金支持。 註:募款能量細分為『短期募款』(選戰經費)與『長期金流』(經營黨務的持續財力)。 2. 組織動員力 涵義:動員國民黨黨員投票的核心。 權重:45%,評分:1~10分 評分重點: 黃復興黨部15%:軍公教系統的傳統基本盤。 地方派系15%:各縣市黨部、地方樁腳、里長系統的動員。 游離黨員15%:如世代交替、路線立場、藍白合、改革期望、能否帶領國民黨贏得2026、2028等、凸顯自主黨員的特殊考量。 註:另外需考量「黨內人脈整合度」指標,例如與現任中常委、中評委、黨代表的結盟數量或質量。 3. 民意調查 涵義:外部支持度與黨員支持度的參考。 權重:20%,評分:1~10分 評分重點: 全體民意:能否吸引中間選民,對2028選舉有號召力。 藍營支持者的專屬民調:更貼近實際黨員投票傾向。 註:『一般民調』與『黨員民調』,兩者加權不同。 4. 人氣(網路熱度與媒體輿論) 涵義:候選人的曝光度、話題製造力、年輕族群討論度。 權重:15%,評分:1~10分 評分重點: Google搜尋熱度的趨勢變化 社群媒體互動:如直播收看數、PTT/FB/Threads討論量。 傳統媒體曝光與聲量 註:以『正負聲量比』來校正純討論量,避免只看熱度不看好感。 Google搜尋熱度的趨勢變化 【選戰觀察】 郝鄭兩大陣營支持勢力比較(10/13) 鄭陣營=改革型動能聯盟:軍系改革派 + 自主黨員 + 新媒體輿論 + 青年世代。 郝陣營=體制型權力聯盟:軍系主流 + 地方派系 + 黨部中常委 + ...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當前臺灣政治立場傾向追蹤:2025年9月 10月 06, 2025 黨派:名詞,是很多人為少數人的利益而表現出來的瘋狂。 -- (The Devil's Dictionary) 【最新臺灣政治立場傾向推估】 註:政治立場傾向民調來源:TVBS、政大選研、台灣民意基金會(山水)與美麗島民調 【臺灣政治立場傾向趨勢圖】 【當前各直轄市及縣市 選民結構分布推估 】 註:縣市得票分布推估以 臺灣選舉地理:各直轄市及縣市的選民結構模型 推估(已更新2024得票資料 ) 【當前區域立委選區支持率推估】 【2024與2020 政黨得票率統計】 ------- 【TVBS民調】 『政黨傾向』交叉表彙整 【美麗島民調】 台灣民眾政黨傾向的追蹤分析 【山水民調】 台灣民意基金-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 【政大選研】 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佈 ------------------ 【 歷史回顧 】 按圖連結詳細資料 2023 臺灣選民結構追蹤與各縣市選民分布推估 註:上圖2023資料以民調原始數據製作趨勢圖,資料經標準化計算。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台灣選舉地理-縣市選民結構篇:第三勢力的破壞效應 10月 04, 2025 【藍綠對決】 當前選民結構分布推估 【藍綠白三腳督】 當前選民結構分布推估 【2024 政黨得票率統計】 【相關資料 】 2024-25 當前臺灣政治立場傾向追蹤 ------- 【 歷史回顧 】 按圖連結詳細資料 2022 縣市長當選人預測 【後記 】數學能夠幫忙維修民主制度嗎? 第三勢力的破壞效應 (影片) 圖片來源: 數學能夠幫忙維修民主制度嗎? 預測回顧:2024 總統大選藍白合預測 (按圖連結詳細內容)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台灣選舉地理-區域立委選民結構篇:第三勢力難有突破性發展 10月 04, 2025 【區域立委-藍綠對決】 【 區域立委選區-藍綠白 】 【相關資料 】 2024-25 當前臺灣政治立場傾向追蹤 ------- 【 歷史回顧 】 按圖連結詳細資料 2024 區域立委當選人預測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大罷免預測(二):大家應該都知道答案 7月 27, 2025 【2025/ 8/23 大罷免預測】 預測說明: RPS > 0.5 → 高機率通過區 ,仍須觀察反制是否有力 RPS ≈ 0.4~0.5 → 關鍵搖擺區 ,戰術與天時決定成敗 RPS ≈ 0.3~0.4 → 低機率通過區,理論仍有可能,需結構性突破 RPS < 0.3 → 幾近不可能 , 僅具象徵意義,需等待環境劇變 註: 1、大罷免為『無差別極端對決』模式,上表7區『仇恨動員效能轉換』無差別由0.82下調0.77 2、仇恨動員效能轉換=HMLF × T × Q(請參考罷免預測模型說明) 3、選民結構B請參考本站: 2025 台灣選舉地理-區域立委選民結構篇。(最新數據尚未更新) 4、VHI 投票率慣性,以歷年總統與立委選舉投票率微調。 5、PPI人格形象,為預測地雷區,採保守估計,保留人格形象評價空間。 【RPS罷免預測模型說明】 在當前台灣政治對決日益極化的氛圍中,如何理性預測罷免案的成敗機率,成為公共討論的關鍵。 本篇 「RPS罷免預測模型」(Recall Passage Score)係由板主原創構思、指標設計與評分邏輯,並在模型建構過程中導入 AI 協作機制,用以輔助數據整理與演算。此為一套融合人類政治判斷與機器運算效率的協作型預測工具。 本模型不以民意調查或社群情緒為依歸,而是結合以下四大核心指標構成: RPS = ( HMLF × T × Q )× B × VHI × PPI RPS =(仇恨動員力 × 時機動員力 × 法定門檻壓力) × 選民結構 × 選區投票率慣性 × 人格形象係數 這是一套可量化、可調整、可模擬多種政治情境的分析架構,期望能提供社會更精確的觀測工具,也促進選民對罷免制度本質與策略面向的理解。 註:「RPS罷免預測模型由板主創作,AI協作。所有邏輯與評分依據均由作者主導設計,AI僅作為技術演算與建模支援工具。」。歡迎轉載、引用,並附註出處。 【預測模型】 RPS (罷免成功分數)= HMLF × T × Q × B × VHI × PPI 註:模型說明請參考 7/26『2025大罷免預測』網頁。連結如下。 【選舉結果】 【相關預測】 請按圖連結詳細內容 → 2025/7/26 大罷免預測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賴總統施政滿意度追蹤:滿意度上升至35% 不滿意來到57%高點 10月 02, 2025 【總統滿意度民調趨勢圖】 一、目的:整合TVBS、美麗島電子報、台灣民意基金會三家主要民調機構之數據,並透過歷次選舉驗證所調整之『機構效應加權模型』,建立具有代表性與時序一致性的觀察指標,長期追蹤賴清德總統施政滿意度之民意變化趨勢。 二、 加權原則: 根據過往多次選舉結果驗證,加權度公式採 ( TVBS×2 + 美麗島×1 + 台灣民意×1 ) ÷ 4 三、 若某月 TVBS 民調缺值,則改以『當月美麗島與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+上月TVBS值』,加權平均補足。 【原始 民調線性迴歸趨勢圖 】 【TVBS民調】 資料來源與詳細交叉分析: TVBS民調中心 【美麗島民調】 資料來源與詳細交叉分析: 美麗島民調 【台灣民意基金會】 資料來源與詳細交叉分析: 台灣民意基金會 【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】 ------ 【歷史回顧】人們不會滿意『平等地分享痛苦』 2020-23 總統施政滿意度追蹤網頁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5 大罷免預測:RPS 模型顯示 罷免行動正走向全面潰敗的方向 7月 15, 2025 【2025 大罷免預測】 預測說明: RPS > 0.5 → 高機率通過區 ,仍須觀察反制是否有力 RPS ≈ 0.4~0.5 → 關鍵搖擺區 ,戰術與天時決定成敗 RPS ≈ 0.3~0.4 → 低機率通過區,理論仍有可能,需結構性突破 RPS < 0.3 → 幾近不可能,僅具象徵意義,需等待環境劇變 註: 1、大罷免為『無差別極端對決』模式,上表24區『仇恨動員效能轉換』無差別=0.82 2、仇恨動員效能轉換=HMLF × T × Q(請參考罷免預測模型說明) 3、選民結構B請參考本站: 2025 台灣選舉地理-區域立委選民結構篇。(最新數據尚未更新) 4、VHI 投票率慣性,以歷年總統與立委選舉投票率微調。 5、PPI人格形象,為預測地雷區,採保守估計,保留人格形象評價空間。 【RPS罷免預測模型說明】 在當前台灣政治對決日益極化的氛圍中,如何理性預測罷免案的成敗機率,成為公共討論的關鍵。 本篇 「RPS罷免預測模型」(Recall Passage Score)係由板主原創構思、指標設計與評分邏輯,並在模型建構過程中導入 AI 協作機制,用以輔助數據整理與演算。此為一套融合人類政治判斷與機器運算效率的協作型預測工具。 本模型不以民意調查或社群情緒為依歸,而是結合以下四大核心指標構成: RPS = ( HMLF × T × Q )× B × VHI × PPI RPS =(仇恨動員力 × 時機動員力 × 法定門檻壓力) × 選民結構 × 選區投票率慣性 × 人格形象係數 這是一套可量化、可調整、可模擬多種政治情境的分析架構,期望能提供社會更精確的觀測工具,也促進選民對罷免制度本質與策略面向的理解。 註:「RPS罷免預測模型由板主創作,AI協作。所有邏輯與評分依據均由作者主導設計,AI僅作為技術演算與建模支援工具。」。歡迎轉載、引用,並附註出處。 【預測模型】 RPS (罷免成功分數)= HMLF × T × Q × B × VHI × PPI 1、仇恨動員效能 HMLF = P × E × V × M × L² P:仇恨痛苦感知強度 E :情緒包裝效應 V:傳播速度 M: 動員機制 L : 展望理論- 損失趨避放大因子 乘法模型說明: 標準化最大值=1(心理極限值=6.25) 任一變數=0,整體效果=0(例如沒有組織,M=0) L² 是唯一指數性(因...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2024 總統大選預測: 民進黨可望史無前例地邁向第三任期 1月 02, 2024 【2024 總統大選預測】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(第8次直選),預計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,與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「2024年中華民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」,將採用普通、直接、平等、無記名、單記、相對多數投票制度。當選人將於2024年5月20日宣誓就職。第14、15任總統蔡英文將於2024年5月20日任期屆滿,因已連任一次,所以此次無法再度競選。 【預測變動紀錄表】 【民意調查】 註: 1、 連結民調資料來源 (或參考下方留言板) 2、 機構效應調整後得票中間值參考2020總統大選預測資料 【勝選機率 與 當選機會】 【民調趨勢圖一】 所有民調『標準化平均移動』趨勢 【民調趨勢圖二】 美麗島滾動民調『標準化平均 移動』趨勢 資料來源: 美麗島民調 -------------------- 【歷史回顧】 1、 2020 總統大選預測 (按圖連結預測資料) 2、 2016 總統大選預測 (按圖連結預測資料) 2012 總統大選:民調平均趨勢圖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【後記】 閱讀更多內容 »»
留言
張貼留言